7月中国留学生安全提醒(转自教育部平安留学)

安全提醒:致2025年新学季来澳留学生的反诈提醒(驻澳大利亚使领馆)

近期,澳大利亚各地高校将陆续开学,广大中国籍留学人员将返校或报到。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领馆在此提醒大家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确保在澳留学之旅平安顺遂!

一、在澳常见诈骗十二种类型:

1.冒充使领馆名义诈骗:犯罪分子假借中国驻澳使领馆名义,通过电话或邮件通知受害人“有重要文件需领取”或“涉嫌刑事案件”,要求留学生提供个人信息或支付费用。

2.假冒国内公检法机构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伪造的电话号码、视频通话甚至虚假的“逮捕令”,声称被联系学生涉及洗钱或非法活动,威胁其缴纳“保证金”或“罚款”。

3.快递信息类诈骗:谎称当事留学生有来自中国的“违法包裹”,引导其与“警方”联系并实施诈骗。

4.高薪兼职骗局类诈骗:以“高薪兼职”为诱饵,要求留学生支付“押金”或填写个人隐私信息,实施后续诈骗。

5.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犯罪分子打着有内幕消息、掌握漏洞、回报丰厚的幌子,诱导留学生在特定虚假网站、App小额投资获利,随后诱惑当事人不断加大投入。

6.刷单返利类诈骗:犯罪分子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为诱饵,诱骗留学生做任务,再以“连单”“卡单”等借口诓骗当事人不断转账。

7.购物服务类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网购平台或其他网站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零元购物等虚假广告,诱骗留学生私下转账,再以缴纳关税、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继续坑骗当事学生转账汇款。

8.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犯罪分子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客服,谎称留学生的网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快递丢失需要理赔,哄骗当事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进而盗刷银行卡。

9.征信类诈骗:犯罪分子冒充银行、金融机构客服人员,谎称留学生之前开通过某些服务存在不良记录,需要注销相关服务、账号或消除相关记录,否则会严重影响个人征信,进而欺骗当事人转账汇款。

10.贷款类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网站、电话、短信、社交平台等渠道发布“低息贷款”“快速到账”等信息,诱骗留学生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再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代办费”等为由,诈骗当事人转账汇款。

11.色情陷阱类诈骗:犯罪分子通过“色情小卡片”或网络平台发布虚假色情服务信息,诱骗当事人点击链接或下载App,进而实施欺诈。

12.中奖类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短信、邮件或社交平台通知留学生中奖,但需先缴纳“手续费”“保证金”或“税费”等才能领取奖金。

二、面对这些诈骗手段,同学们不必恐慌,但务必保持高度警惕,掌握以下防范技巧:

警惕来历不明的电话和邮件: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领馆不会通过电话或邮件通知任何中国公民涉及“案件”或要求转账。中、澳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处理案件,更不会索要银行账户信息或要求转账。如接到可疑电话或邮件,请务必主动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情况,不要盲目轻信任何人提供的“证据”。

保护个人信息:切勿随意泄露护照号码、银行账户、地址或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同时,谨慎对待未知链接和二维码,避免随意点击或扫描。

拒绝转账支付要求:如外人要求留学生通过银行转账、购买礼品卡或虚拟货币支付,切勿听从。此外,切勿随意将手机与银行卡进行贴靠,谨慎通过手机NFC功能进行陌生支付操作。

关注官方信息:请定期浏览中国驻澳使领馆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的安全提醒和防范建议。同时,下载并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预警功能,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和短信。

多与可信赖人商议:刚来澳大利亚求学的留学生,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语言文化差异,极易成为诈骗目标。如遇到可疑情况,务必冷静应对,多与家人、亲友或使领馆工作人员商议。

三、如遇诈骗不要惊慌,请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报警:请拨打澳大利亚报警和紧急求助电话000(非紧急案件拨打131 444),向当地警方报案,并保留相关报警记录。

2、联系开户银行止付:如已转账,及时联系有关银行申请冻结账户或止付。

3、向澳大利亚反诈骗机构报告:可通过“澳大利亚网络诈骗报告平台”(Scamwatch)举报相关信息(网址:www.scamwatch.gov.au)。也可通过澳大利亚网络犯罪在线举报网ACSC( Australia Cyber Security Center)(网址:www.cyber.gov.au);或澳公民身份和网络支持服务平台IDCARE (National Identity and Cyber Support Service)(网址:www.idcare.org)进行报案。

4、如需帮助,可联系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领馆: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61-2-6228-3948

中国驻悉尼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61-2-9550-5519

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61-3-9824-8810

中国驻珀斯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61-8-9221-3729

中国驻布里斯班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61-7-3012-8090

中国驻阿德莱德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61-8-8268-8806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24小时):+86-10-12308 或 +86-10-65612308

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领馆将始终与大家携手同行,为留学生们的平安留学保驾护航。祝各位同学在澳留学之旅平安顺遂、前程无限!


安全提醒:提醒领区中国公民加强人身安全防范(驻布里斯班总领馆)

近期,布里斯班、黄金海岸市接连发生中国公民、留学生在街头、车站无端遭当地青少年袭击事件。

驻布里斯班总领馆提醒领区中国公民、留学生,密切关注当地新闻动态,留意所在区域治安状况,强化个人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如遇陌生人言语挑衅或人身袭击,避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设法迅速离开,或大声呼救寻求路人帮助,并及时拨打澳大利亚警方紧急电话“000”。

澳大利亚报警和紧急求助电话:000(非紧急案件拨打131 444)

中国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8610 -12308或+8610-65612308

中国驻布里斯班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应急电话:+61-7-3012 8090


安全新闻:提醒中国公民防范冒充使领馆官员骗局(驻新加坡大使馆)

近期,我馆接到数起遭遇涉嫌假冒使领馆官员诈骗的中国公民咨询来电。据了解,在接听所谓“12308领保热线”来电后,对方以使馆工作人员或领事官员名义告知接电人所用证件存在问题,要求接电人配合使馆工作,补交个人材料。经核实,接电人均不存在证件问题,上述说法为诈骗分子“设套”话术,后续可能以假公安名义要求受骗者支付担保金,造成大额财产损失。

我馆提醒在新加坡中国公民提高防范电诈意识,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漏,转账汇款多核实。如遇到可疑来电,请及时拨打我馆领保热线电话+65 64750165进行核实,切勿轻易提供个人证件号码、银行账户、家庭住址、验证码等信息。


安全新闻:日本加强在日外国人管理(驻日本大使馆)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正研究加强在日外国人管理,日本法务省已发布清理非法滞留人员计划。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在此提醒旅居日本及计划来日的中国公民及时了解并遵守有关法律法规,避免个人利益受损,请重点关注以下事项:

一、提前了解入境居留要求

日本有超过20种居留资格,持各项居留许可在日可从事的活动范围各不相同。从事许可范围以外的活动(如持留学居留资格打工获取报酬),需提前向各地出入国及在留管理局申请“资格外活动许可”。来日前请从官方渠道了解日本入境居留要求,不要盲从中介公司指导,避免因不了解当地法律法规从事与居留资格种类不符的活动。

二、确保加入医疗健康保险

日本《国民健康保险法》规定,在日居住的外国人也有加入国民健康保险义务,滞纳保险费将无法更新居留资格。日本医疗费用较高,强烈建议来日游客提前购买医疗保险以备不时之需。欠缴医疗费用将影响下次入境日本。

三、合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

在日开展经营活动时应遵守日方有关税收、经营管理等法律法规,及时履行相应报备审批手续,以防卷入劳资纠纷、公司注册、邻里纠纷等常见涉案事件。无实质经营活动、偷税漏税、骗领补助金等情形可能被取消居留资格、遣返回国或面临刑事处罚。

如想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以下网站。

日本出入国在留管理厅主页(中文):

https://www.moj.go.jp/isa/?hl=zh-CN


安全提醒:驻日本大使馆提醒在日留学人员防范自然灾害(驻日本大使馆)

一、据日本气象厅统计,自6月21日8时至7月2日16时,鹿儿岛县吐噶喇列岛近海区域累计发生有感地震911次。7月2日,日本气象厅举行紧急记者会,提醒当地居民注意安全,做好能够随时避难的准备。

二、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3号台风“木恩”已于7月3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中心位于日本东京南偏东方约1150公里的洋面上。预计“木恩”将在日本本州岛东部洋面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向偏北转东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

三、据日本气象厅消息,今年6月日本平均气温较基准值高2.34摄氏度,成为自1898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日本气象厅表示,今夏日本全国将迎来长时间的酷暑天气,预计高温天气将持续到9月。

鉴于上述,驻日本大使馆提醒广大在日同胞及访日游客:

一、提高自然灾害防范意识,密切关注地震动态、气象预警和防灾信息,必要时尽早撤至安全区域。

二、注意出行及交通安全,遇暴雨等极端天气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时远离河道、海边及山区。

三、关注个人身体健康状况,高温天气下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及时补充水分。

日本气象厅中文信息网站:

https://www.data.jma.go.jp/multi/index.html?lang=cn_zs


安全提醒:提醒在韩中国留学人员注意暑期安全(驻韩国大使馆)

一、假期出行务必注意交通、用火用电及人身安全如赴第三国出游,请提前通过中国领事服务网、“领事直通车”新媒体平台、驻外使领馆网站等查询了解当地气候条件、自然环境、文化习俗、社会治安、法律法规、入出境要求等信息,避免单独出行,不前往高风险国家或地区。注意远离游行示威与政治集会,不参与、不逗留、不观望,不公开发表政治言论。

二、假期打工要遵守当地法律

根据韩国出入境管理规定,外国留学生兼职应选择正规营业场所,从事符合留学生身份的行业,按规定办理打工证,并遵守相关时间限制要求。未办理打工证而私自打工属于非法行为,不仅会面临罚款、驱逐出境等处罚,还会影响个人学业和未来发展。不要参与任何非法活动,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

三、依法依规换汇

根据韩国《外汇管理法》,请通过银行或正规换钱所换汇,切勿贪图便宜省事通过私人渠道换汇,避免钱财损失或成为犯罪分子实施金融诈骗、非法洗钱工具。

四、警惕电信诈骗

请勿轻易透露个人和家人信息及银行账户信息,高度警惕以使领馆、警方、银行、海关、快递公司等名义通知领取护照、包裹快递或涉嫌违法犯罪的电话,不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遇事多与家人朋友商量。如不幸遭遇诈骗,请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报警时保持冷静,提前整理好证据,向警方详细说明情况。

五、拍照拍摄务必遵守当地法律法规,谨慎放飞无人机及使用无人机拍摄

韩法律明确禁止对军事基地和军事设施拍照,务必避免在禁飞区、禁止拍照区域等敏感地点进行拍照拍摄。

联系方式

韩国犯罪报警电话:112

韩国火灾、事故和救援电话:119

韩国食品、药品投诉、应急医疗服务:1339

韩国出入境咨询服务:1345


安全提醒:提醒中国公民注意遵守入境规定(驻美国大使馆)

暑期来临,中国公民来美进入高峰期,中国驻美国使领馆提醒中国公民注意遵守入境规定:

一、留意护照有效期。出行前务必检查护照,确保有效期在6个月以上,以免耽误行程。

二、及时更新签证信息。留意签证状态,及时登录签证更新电子系统(EVUS)更新个人信息,确保入境目的与持有签证类型一致,避免入境受阻。

(详见网址:https://www.cbp.gov/travel/international-visitors/electronic-visa-update-system-evus/frequently-asked-questions-chinese)

三、严格遵守对于入境携带物品的规定。提前了解美海关相关规定,对于需要申报的事项和物品,按照要求履行申报手续;不要携带违禁品,做到遵纪守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要特别留意关于药品、食品、种子、液体、现金等的规定,如有违规,严重情况下不仅物品会被没收,当事人也可能面临罚款、拘留甚至刑事处罚。

(详见网址:https://www.cbp.gov/travel/international-visitors/know-before-you-visit)

四、冷静应对海关检查。美海关执法人员可能对入境人员的入境目的及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检查。如执法人员认定电子设备中的信息包含违法违规内容,或显示与入境签证类型不符,可能导致入境延误,甚至被拒绝入境。如遇检查,请客观如实回答相关问题,如认为遭遇不公正待遇,应冷静表达意见,并收集和保存证据,以便投诉,切勿言行过激。

(美海关边境执法局申诉网址:https://www.help.cbp.gov/s/complaints?language=en_US)

请大家出行前准备充分,做到遵纪守法出行,才能平安顺遂旅行。

全美报警、求助电话为911(可要求中文服务)。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24小时):

+86-10-12308或+86-10-65612308

中国驻美国使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

驻美国使馆:+1-202-4952216

驻纽约总领馆:+1-212-6953125

驻旧金山总领馆:+1-415-9296998

驻洛杉矶总领馆:+1-213-8078052

驻芝加哥总领馆:+1-312-3973015


安全新闻:美国将对所有赴美学生签证申请人进行网络审查(新华社)

美国国务院6月18日通知美驻外使领馆,对所有申请赴美学生签证的外国人进行社交媒体等网络活动审查。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领事官员将重点审查可能对美国政府、文化、制度等持有异见的贴文和信息。美领事官员将对学生签证申请人的网络活动“详细备注”,同时“截图保存证据,以防相关内容被删改”。学生签证申请人如果未能将社交媒体账户设置为“公开”状态并接受审查,可能会被拒签。

此外,美国务院当天还要求驻外使领馆重新启动外国学生签证申请程序。此前,美国务院于5月底要求驻外使领馆暂停预约新的国际学生签证面谈。


(转自“教育部平安留学”微信公众号)